中华犬类活化石濒临灭绝!时速60千米的陕西细狗,会败给现代犬种?
中华犬类活化石濒临灭绝!时速60千米的陕西细狗,会败给现代犬种?历史悠久的犬类对于很多古时候的贵族来说,狩猎是一项优秀的消遣活动。跟普通的猎户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同,狩猎成功得到的支配感给予了这些贵族情绪价值,而只有贵族能有专人记录这些活动,因此古代的狩猎文化曾非常兴盛,当然也包括我国古代。陕西咸阳、西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就有数量众多的狩猎场景,而大部分的狩猎中都离不开一种体态修长、耳朵尖锐、尾卷曲的犬类物种。出土于汉武帝陵墓陪葬墓中的一幅狩猎图的一幅狩猎图中的该犬类的样貌尤其详细,考古学家经过比对,确认其与今陕西细狗特征高度吻合。而这自然不是陕西细狗唯一出现的朝代。活跃于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中的著名唐代诗人杜甫,就曾在《猎赋》中描述:“犬如流星,鹰似霹雳”,这讲述的就是皇家狩猎场中陕西细狗狩猎的场景,很明显陕西细狗的速度非常惊人,杜甫用“流星”来形容。而根据同期的史料记载,唐高宗李治还曾命人专门驯养陕州细犬狗,目的就是进献宫廷,作为狩猎的专用犬种,可见其地位之高。宋代典籍《尔雅翼》的记载更为详细,其中写道:“细犬,陕中为盛,其疾如风,可逐狐兔于百里之外。”此时就很直白的称其为“细犬”。同时期的画家李公麟的绘画作品中也多次出现了有陕西细狗的形象,而且还有很多不同的花色。到了元代,马可·波罗在回去后,于自己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陕省有犬,身细而疾,能追狼于大漠。”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陕人猎于终南山,一犬一鹰,可获数十兔。”很明显,陕西细狗在中国狩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基本上可以将其认为是皇家专用的高级狩猎犬。而民间对其也是相当推崇,关中民间认为所有的细狗都有驱妖辟邪,镇宅保平安的威力,因此会在自家庭院设立各种相关的神犬雕像,不过肯定是也是家里有钱的才能这么做。不过《聊斋志异》中《细犬》一篇中也讲述了细狗化妖报恩的故事,足以见得即使是贫民阶层,大家对细狗也是好的印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曾对陕西细狗进行研究,发现其步幅可达3.5米,瞬时速度超60千米/小时!是相当优秀的猎犬,其速度在犬类中速度排行中是第二名,仅次于灵缇犬。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如此厉害的中华神犬,现在却已经濒临灭绝。难道它们是因为竞争不过现代的犬种而落得如此下场?为何现在濒临灭绝?2023年结束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数据显示:真正纯种的陕西细狗不足200只!比大部分保护...
2025
-
03
-
25